一、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
3D打印技术(Three-Dimension Printing),又称增材制造技术,它是以物体的数字化信息为基础,通过将粉末狀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层层叠加而制造三维实体。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方式,有着以下特点:
1、无需外在模具和机械加工,材料利用率高。较传统零部件制造加工不同,3D打印技术为材料叠加工艺,无需进行浇铸、车、磨、铣、刨等,根据先前计算机内扫描存储的部件三维数据,就可打印堆积出尺寸精确的零部件。研究表明,采用该技术可以使材料利用率提高5倍以上,制造成本降低50%。
3D打印涡轮
2、占地空间小,方便灵活。传统零件生产需要建设厂房,购置相关铸造炉,锻压机、车床等机具。筹备周期长,占地面积大。利用3D打印技术,可一改传统模式,甚至只需一个人,一台电脑,一部打印机就可以进行零部件的打印制造。相关设备易于组装,方便拆卸,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场地适应性。
3D打印坦克模型
3、设计理念超前,零件生产制造快。3D打印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加工工艺的束缚,省去了毛坯成型、机械加工、热处理等诸多工序,制造过程与零件的复杂程度不再紧密相连,一些传统工艺根本无法生产的特殊零件制造也成为可能。由于生产流程得到优化,零件生产周期大幅缩短。
3D打印飞机零件
二、3D打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
1、在武器装备研发制造方面前景广阔。武器装备,尤其是高精尖的武器装备所需要的零部件多是设计精巧,外形结构复杂,强度要求高。利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铸造、切割、打磨等方式生产武器装备的零部件,不仅耗时费力,且往往达不到技术要求。但使用相同数量的耗材,采用3D打印技术可将生产效率提升到3倍,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,大幅度节约了成本。
3D打印精密铸件
2、在装备保障方面优势凸显。在部队拉动、演习、作战中,装备种类型号多,动用频繁,为保障武器装备的完好率,需伴随携带较多的器材进行维修保障,不利于部队快速机动。战时武器装备损毁多种多样,装备抢修的时效性要求高,难以满足战时需要。3D打印的便捷性及材料的可携行性,改变了物资器材准备模式,使维修器材由“实物运输”向“数据存储”转换,能够有效缓解装备保障需求多样和物资器材携带不便的困难。3D打印设备可以实现战时装备器材及维修工具的快速制造。遇有装备受损时可快速打印生产相应的零部件,大幅提高维修保障效率。
3D打印沙盘模型
3、在后勤保障和战场医疗救护方面潜力巨大。3D打印技术应用会使战场保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。后勤保障通常位于后方,战时向前输送作战物资给养的供应链很容易遭到破坏。3D打印技术的成熟与普及,可以一改原先后方保障的模式,实现后勤保障“前置化”,只要有所需物资的相关数据资料、合适的打印材料以及相应的打印设备,前线官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按需生产物资。在进行战场医疗救护时,在战场上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士兵的具体伤情制造相应的救护器材或器官。比如可以为骨折的士兵制作夹板,支架,为关节受伤的士兵打印关节,甚至为截肢的士兵打印假肢等,可以极大提高战场救治率。
3D打印救护器材
Copyright © 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网站地图
粤ICP备17006677号